這兩個星期來,有意無意之間,常和家長聊到教育學生的事。在言談之間,我也藉機去整理自己的思緒,把自己對家長的一些建言做比較有系統的整理。因為 我自己有在挑選家長,所以我手上的學生家長對自己的小孩都很關心,加上我在下課時都會撥時間和家長討論學生的狀況,所以更會充分感受到家長對孩子的用心。 但是我的心得是,家長常常懂得太少,卻管得太多。而且為了怕孩子跌倒,因而在無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其中最常見的問題是,當孩子在不經意時和家長分享自己的遭遇時,家長就忙不迭的把自己的社會經驗一股腦兒全倒給孩子,甚至會對孩子的動作做"適當" 的評論。只是,在這當下,孩子只是要找個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要找人對自己訓話。或許家長會認為,教育本來就要即時,要在孩子"犯錯"的當下,馬上給 予糾正,才能有最好的效果。或許是吧,但是試著從孩子的角度想想,當你今天興沖沖的和父母分享,你看到同學作弊被抓到的過程,卻被父母把你當成作弊的人唸 了一頓;當你很難過的和父母訴說你因為粗心大意,結果考試掉了十分的懊惱,卻被父母再唸一頓;當你很生氣的跟你父母抱怨老師偏心,卻聽到父母拿一堆社會化 的經驗要你了解這就是現實。你想,你聽得進去嗎?再來,下次有類似的機會,你還願意找他們分享嗎?所以真的當父母的,在孩子在興頭上,和你分享自己的情緒 時,你不見得一定要融入他的情緒,但是真的別急著做評論。試著把自己已有的社會價值觀先擺一旁,聽聽孩子的感受,說不定你會更了解你的孩子。
另外,多給孩子在年紀小時跌倒的機會。看著自己孩子犯錯,當父母的真的會很心疼,這是一定的。可是,如果你不讓他試著去跌一跌,等到他長大,不再有 人保護了,那時候再跌,或許就沒有翻身的機會了。讓孩子跌跤,不止是讓孩子去學習那件事,更重要的,是要讓你的孩子學習怎麼站起來。而父母則是在一旁觀察 孩子的一切,試著更了解自己的孩子。這樣,當有一天,孩子在對未來茫然不知所從時,在需要你的幫助時,你才知道該怎麼給孩子建議。而不是照自己的想法," 逼"自己的孩子走你自己想走的路。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的未來並不是你生命的延伸。只要孩子犯的錯,不會留下後遺症,讓他從失敗中學習成長, 才能讓他更了解他自己,也才更會處理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及自己的情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