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e 化家教的備課

e 化家教
e 化家教的硬體
e 化家教的軟體
e 化家教的備課

身為一個老師,備課這些事應該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方法。以我自己教數學來說,在授課前對於自己上課要學的東西都必需要有一定的準備。如果不是自己編的講 義,在上課前把要上課的內容充分了解,適當的挑選合適的題目,甚至在必要時重新安排上課的順序;若是自己編的講義,在編寫的過程原本就是備課的一部份。這 些林林總總的備課事項,相信大多數老師都有自己的想法,也不用我在這裡贅言。所以接下來就針對 e 化家教特別要注意的部份來分享。

e 化家教和一般家教在備課上差異比較大的部份有幾個。

1. 授課工具的熟練
2. e 化教具的操作
3. 上課流程的重整


1. 授課工具的熟練

在傳統補習班老師的師資培育裡,板書往往是很重要的一部份,除了字體的美觀之外,板面的配罝、顏色的選用、基本圖形的繪製都是很重要的部份。有些比較在乎 的老師,在設計板面的配置時,會連什麼時候要擦掉哪個部份都有刻意的安排。在這部份,傳統的家教老師則會有一些相異,因為家教畢竟是客製化的授課模式,有 時候學生在問問題時,都會牽動到老師在紙面上書寫,但是每張紙的大小是有限的,所以還是要做一定的安排。

對於 e 化家教方式授課的家教老師來說,這部份就是要熟悉自己核心工具的操作。以我自己來說,之前使用 mimio notebook 時,因為它的系統設定是一頁一頁的,所以在書寫時,就要考慮如何在一頁寫不下時,擷取適當的線索連接到下一頁。而且,當初授課的模式是利用一般的筆電,配 合上手寫板,所以就要練就一套眼睛看著螢幕,手能寫到正確位置的基本功夫。後來改用 sp3 配合上 onenote,因為是直接在螢幕上書寫,再加上 onenote 的系統設計是一張無限大張的紙,所以寫的時候要注意的事就不一樣,為了要能把檔案在課後匯出給學生,所以就要寫成一長條,以免匯出時,字體太小,還要放大 縮小,造成學生閱讀的困難。

另外,在授課過程中,筆型的切換(顏色、粗細、透明度),講義題目的截取,和週邊工具的配合都是要注意的部份。尤其是因為在授課時,手上拿的是電子筆,所 以有些滑鼠或是鍵盤的操作部份,都要想法子能移到筆或是手觸控的部份都要找出來,當你上課的動作愈流暢,效果自然就會愈好,學生就愈不容易分心。

如果你在上課時還會利用到實物投影機來截取學生紙本講義或試卷上的東西時,在平時也要先想清楚這些工具在桌面如何安放才能最順手。就連擷圖時,要怎麼樣才 能取到效果最好的圖,是不是要搭配補助燈光或是輔助軟體,也都要先想清楚。這一些都是授課工具操作在備課時的基本要求。

當然,隨著使用時間的推進,操作上自然也會愈來愈純熟。不過,第一次要踏入這個領域的老師,個人是建議留一到兩個月的時間練習,真的熟悉後再真的上手比較不會挫折。


2. e 化教具的操作

這是 e 化家教和傳統家教最大的差異,正因為利用電腦當成授課的主要載台,所以許多軟體就可以整合到核心系統中,讓老師在上課時,除了紙筆之外,能更輕易的利用各 式的軟體來充當 e 化教具。最常提到的就是相關的電子書、影片,這些相關的資料,在沒有電腦時老師往往都要準備各式的紙本資料,這使得許多老師在上課前總是得再三思考自己背 包的容量來決定什麼要帶,什麼不要帶。還有利用如 geogebra 這類軟體所建構出來的各種模型也能取代許多老師利用保麗龍或是紙黏土所做出來的道具。這些 e 化的教具,除了攜帶方便之外,更可以讓老師們能在課堂上即時建構適合的模型協助回應學生在課堂上所提出的疑惑。

只是想要享受到這些便利之前,老師們得要先在平時學會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以個人和其他老師互動的經驗中,其實這些軟體對於沒有經驗的老師來說是一個不易進 入的門檻。尤其是當一個從未建構過的模型,想要即時在課堂時配合課程的進行製作出來,這是有相當的難度的。更遑論利用電腦程式語言當場撰寫程式來展示某些 概念。幸運的是,正如實體的教具可以在課前預先製作一樣,老師們如果沒有把握可以在現場做出來,也可以在課前利用備課的時候先做好。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 利用一些網路的資源來協助備課的進行。雖然有這些網路資源的協助,但是在教學現場要能順利的展示,老師們還是要熟悉對應的操作。

除了這些軟體的使用外,新軟體的尋找和試作也是 e 化教具使用的重點,除了已經使用軟體的更新之外,類似軟體也許能取代現有軟體,更甚者有時候會有新的軟體能解決一些之前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些工作的進行會 建議除了自己在尋找之外,更建議和其他志同道合的老師合作。一個人的視野畢竟有限,新軟體的尋找與應用,有時候真的會像大海撈針,不知方向在哪裡。除非不 得意,沒人可以合作,不然真的不建議自己一個人悶著頭幹。


3. 上課流程的重整

這一系列文章裡,我覺得最難寫的大概就是這一段了。因為就和每個老師上課都有自己的風格一樣,當一個老師從傳統紙筆教學轉而改以 e 化的方式來進行課程時,原本的方法就一定會有一些改變,因為一些新的要素開始進入你的課程,所以你得要為它們找出合理的串連模式,這和傳統模式是不一樣 的。

舉例來說,傳統的紙筆教學時,你不能夠任意移動畫好的物件,但是在 e 化教學裡,你往往不止可以移動它,你甚至可以複製它。所以在過往教授國中幾何證明時,我們會希望學生能夠想像的影像,在新的授課模式裡,學生能直接看到。 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些影像卻不會過度依賴而造成沒有這些動態影像時,學生就無法解決問題,這對於老師在設計課程時,就必須要重新再思考過。

甚至有些老師會習慣拿一些故事串場,在 e 化的要素加入後,老師們會有更多的選擇。適時的利用影片、音樂、甚至是小遊戲,都能增進教學的成果。只是要如何把這些新元素找到它合適的出場方式,就是老師們在備課時要傷腦筋的事。

不過,在新元素加入時,那些既有的要素並不代表就不重要了。相反地,我覺得,沒有能力以紙筆這種基本的方式上課的老師,是沒有能力完全掌控 e 化教學。因為 e 化教學只是教學的其中一種呈現方式,既然稱之為呈現方式,就表示原本的內涵是最重要的基本。所以個人會建議,在備課時要做的是重整為優先。除非老師已經很 了解課程的本質,又很清楚 e 化教學的各種要素,不然真的不建議冒然的引進 e 化教學,並且重新打造新的教學流程。比較建議的方式,是一部份一部份的把 e 化的元素引入原本的教學流程裡,別讓引入的要素凌駕原本的授課流程。


除了上述這些和授課相關的部份外,其實適時的使用各種軟體也能簡化並強化備課的工作,例如利用 Xmind 來建立相關課程的心智圖,利用合適的編輯工具來編寫講義或出考卷。當然,這都可以更進一步的討論,不過這幾篇文章是算比較基礎而概略的介紹,所以就先到此 為止。如果各位有什麼想法,不管好的,不好的,甚至只是一些小回應,都能給我一些想法,期待各位的回應了。

沒有留言: